博学于文,江终入海 ——1997级校友于江访谈

发布者:glxy发布时间:2015-12-26浏览次数:826

【学弟学妹眼中的他】

面对培养自己的母校,他充满感激之情,面对学弟学妹的困惑,他耐心逐一解答,面对复杂的财务工作,他细心高效完成。身为银行管理者,他充满智慧与风度,身为学业的大前锋,他思路清晰、见解独到,身为职场的精英,他不断学习,虚心求教。

【于江简介】

于江,男,19786月生,山东胶南人。原青岛海洋大学海尔经贸学院1997级会计学专业本科生,青岛海洋大学管理学院2001级公司财务管理战略方向研究生,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2013级会计学在职博士生。在校期间曾任海尔经贸学院学生会主席,现就职于国家开发银行任荷兰工作组副组长。

215日,我们在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罗福凯教授工作室见到了于江师兄。毕业十年,光阴似箭,于江从青春蜕变为成熟,不变的,是不断学习的心和对老师的感念。追忆往昔,是幸运,是亲切,是感动,把于江同海大,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l谈学校——海纳百川,虚怀若谷

出生于山东青岛胶南市的于江,对于海大这一所家乡的重点高校十分向往,高考结束,当初的梦想即将变成现实,于江成了老师、同学们眼中的幸运儿,在父母、老师的建议下,进入了会计学这一新兴的专业。大学本科四年,研究生三年,七年的时间,海大成为了于江学业时间最长、感情最深的学校,在这里,于江与海大,结下了一生的缘分。

回忆起在校园的生活,令于江最难以忘怀的还是同学与同学之间的、老师与同学之间的非常深刻的感情。那时候,团总支的老师、辅导员们经常会找到同学们谈心,同学们遇到的问题,无论是生活上的,还是学习上的,都会得到老师悉心的帮助和开导,工作多年,于江仍时常怀念当时的温暖,进而感念老师对学生的用心。于江回忆:“像会计系王竹泉主任,罗福凯教授,还有张世兴、房巧玲、姜宏青教授等等,在他们的熏陶下,我们受到了潜移默化影响。”谈起这些曾经教过自己的老师,于江如数家珍,老师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心转移到学生的身上就是一种责任感和担当意识。他们身上所具备的会计学专业的扎实严谨的学风,反映到学生身上就逐步形成了扎实严谨的工作作风,对会计学的学生而言,在职业生涯中可以说是终身受益的。而且老师传递给学生的一种以尊重为前提,充分沟通的交往模式,实际上也是在社会生活中与人交往的基本原则。在校学习的时间有限,与老师的交流无限,毕业后,于江始终同几位老师保持着联系,2013年,于江再度回到海大,成为罗福凯教授的在职博士生。

看着美丽的崂山校区校园,于江颇有几分忆苦思甜的味道,“我们算是比较早的几批到浮山校区学习的学生,那时候的管理学院还叫海尔经贸学院,在浮山校区的学生也不多,这几年学校的建设非常快,崂山校区的风景很漂亮,无论软件还是硬件,都是一流的。”浮山校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建成,当时周边的设施并不齐全,加之毗邻浮山余脉,于江当时常常是走在土路上,每一着急就摔一跤,于江幽默地重现着当时的情景,最后不禁感慨,还是学校发展的快。于江见证了海大入选国家“985”工程,“211”工程高校,又从青岛海洋大学更名中国海洋大学;又见证了所在的管理学院会计系会计学专业短时间内就成为了重点学科、省内最早的博士点。站在一个更高的起点上,海大吸引了优质的师资力量,而无数学术精英汇聚海大,又给了海大学子一个成长的平台。

·谈实践——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

    1997级会计学的于江大学期间曾任青岛海洋大学海尔经贸学院学生会主席,谈及那段经历,于江感慨颇深,“大学是一个半社会化的过程,学生组织、社团,就是这个半社会化的载体,社团里汇聚了全院乃至全校最优秀的同学,在这些实践中,在做事的过程中开阔眼界,各方面的能力都会有所提高”。讲到这里,于江对当时负责学生工作的原海尔经贸学院党总支张静副书记,团总支于淑华书记,以及指导学生社团活动的辅导员老师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年轻的于江充满激情地组织并参与着大量的社团活动。你见过1998年浮山校区凌晨四点的样子吗?于江见过。天未蒙亮,万籁无声,几只昆虫伏在于江的窗玻璃前,汲取难得的光芒。一份活动策划,连续修改了几天都不满意,没有电脑,只有一支笔,新买的本子已撕得快见了底,于江仍在誊抄着、整理着。当最后的方案现出雏形,疲惫和喜悦一同出现在于江和“战友”们的脸上,这种美丽的表情,叫青春。回忆激情燃烧的岁月,于江慷慨地分享着自己的实践经验,他把每一次的社团活动都视为最宝贵的东西,倍加珍惜。当然,珍惜并不代表小心翼翼,于江同时主张在实践中不要瞻前顾后,更不必害怕出错,而要敢想敢干。“这里就要提一下团队的合作。”于江补充道,“在一个团队中,一定要找好自己的定位,能与自己的搭档经常沟通,达成共识,即使出现了错误也可以很快纠正。”

作为经贸学院学生会主席,于江的工作繁重可想而知,然而在2001年,于江仍以优异的成绩被我校会计学专业录取为硕士研究生,师从罗福凯教授,进行公司财务管理战略方向的深入研究。那么于江是如何处理好学习与实践这一令我们矛盾又纠结的问题的呢?问到这里,于江更有许多“过来人”的体会给我们以帮助。“你们说纠结,我倒认为纠结大可不必,学习与实践实际上是可以好好平衡的。在校的实践活动一定要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其中,因为这是学校、学院范围里一个交流的机会,同时很大程度上也是对学业的启发。”于江的经历似乎就是一个平衡学业与实践的范例,大一到大三活跃于各项实践活动中的于江,在大四一年全身心投入到对研究生考试的学习准备中。说到这里,于江也难掩遗憾的神情,他对学习的态度,也是经历了一个不重视到重视的过程,前三年的他,并未认识到学业成绩的重要性,直到大学的最后一年,所有学生活动都暂告一段落,忙碌到空虚的落差,才让于江明白,再多的实践活动,都只是大学的一部分,而大学更重要的另一部分,是学习。于江把自己的精力全部投入到学习当中去,虽然在时间上看起来是晚了一些,但是于江的可贵之处在于做什么事都很有激情,无论实践还是学习,都敢于拼搏和付出。同时,把握学习的方法也是于江的秘密武器,学习不能死板,而要灵活,要有想法,有思路,这样就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于江考取了研究生,一门心思投入了学业之中。

研究生毕业后,于江进入国家开发银行就职,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成功地完成了从求学到就业的蜕变。参加工作十年,如今事业有成的于江对专业的学习也有一番见解:“现在很多同学不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拿到毕业证,走上工作岗位几乎就是从零开始,这样很不好。我希望大家能在大学一开始就把基础知识扎实好,当然,这一方面,咱们海大会计学专业的毕业生就很有优势,也得益于我们的专业课设计非常科学。”

走向社会以后,海大的学生以扎实的学业基本功和做人做事的原则受到广泛好评,这与学校务实低调的学风是分不开的。会计系更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院系之一,务实而认真的课程设计与在校养成的良好习惯令于江在工作中受益匪浅,多次表达他的感恩之情。

·谈专业——事思敬,疑思问,见得思义

和大多数高中毕业生一样,刚上大学的于江对于会计学也并不了解,随着专业学习的深入与视野的开拓,他发现会计学其实是一个涵盖范围很广的学科,财务、审计等等都是细致的分了不同方向的。大学毕业前夕,通过阅读有关的书籍,于江为自己定下了银行业这一就业的方向,同时也为自己的硕士学习选择了研究的方向——财务管理。现在,于江在国家开发银行从事管理工作,正是依赖于扎实的学业基础。而对于现在大学中普及的职业生涯规划,于江的见解颇为独到:“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个规划,有一个目标并不断努力,这很好,但是我们必须知道,这个规划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随着对专业、对学科的深入了解和不断学习逐步形成、逐渐调整的。”

针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于江建议我们,在大学,我们能做而且必须要做的就是对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培养,这种能力在工作中都非常重要。现在一些热门的专业竞争压力非常大,但面试的时候我们不要有压力,求职过程中的笔试和面试考察的都是综合素质,这一些是不可能通过短时间的准备而有什么成果的,关键在于平日的积累,才能在求职的过程中展现出无形的高素质。同时,于江提醒我们在参加面试的过程中注意细节,在编辑简历的过程中也要用心思考。

也许我们是合格的大学生,但未必是合格的职场人士,而作为一名职场精英,于江也不吝与我们分享职场经验。于江的“职场秘籍”仍然是团队合作。事业要取得成就离不开团队,而我们经常要同时属于不同的团队,这时候,找准自己的定位,经常换位思考就显得非常重要,在单位的大团队中,我们可能是团队的执行者,而在部门的小团队中,我们可能是团队的领导者,那么我们的作用就是一个桥梁,一个大小团队之间沟通的纽带。另外,在团队中一定要有奉献精神,不怕多做事,团队上下通力合作,才能最终造就个人、团队直到单位的成长。

“其实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特色,像我们70后,行事就偏向保守,而你们90后,则是张扬的一代,在年代标签的保护下,展现自己的个性。但不管哪一个年代,做人做事的道理是共通的,也是最重要最基本的。”于江语重心长地说。特别是我们会计这样的行业,首先是做人要正直要自律,工作要有吃苦奉献的精神,其次就是学习的能力,以及适应环境不断纠正自我、反省自我的能力。刚进入职场的时候,对待前辈一定要虚心请教,及时沟通,但是,有合适的舞台也要当仁不让,让大家都看到自己的才华和能力。

“作为一个‘老人’,我们很喜欢看到年轻人的一些个性,有自己的想法,能坚持自己正确的思路,遇到不懂的地方也能虚心向同事请教。当然,个性不同于脾气,年轻人不懂得收敛脾气是不成熟的表现。”于江的观点让我们获益匪浅,个性太过鲜明似乎是我们的共同点,然而如何让这一共同点成为我们在职场中的优势,于江的话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

【访谈后记】

在海大即将迎来建校90周年的寒假,我们一行五人来到管理学院,同优秀校友——1997级会计学的于江进行访谈交流。访谈从聆听校友的大学生活故事开始,进一步谈到工作生活,而我们感受最深的就是校友的认真、谦虚与感恩。总的来说,我们通过访谈了解了校友求学、工作、生活中的人生感悟,如此宝贵的财富让我们受益匪浅。

【校友寄语】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在海洋学科方面的发展潜力非常大,而这正是我们海大的优势所在。所以也祝愿我们的母校,把握好这个机遇,打开国际知名度,再上一层楼。


(供稿:2013级会计学王徽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