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由中国海洋大学和青岛理工大学联合主办的第三届中国大企业创新创业与高质量发展学术会议在青岛举行。来自吉林大学、南开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同济大学、中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天津大学等全国80余所高校的200余位专家学者和企业界嘉宾齐聚一堂,共襄学术盛会。
此次会议以“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与中国企业发展新范式”为主题,聚焦人工智能驱动管理变革、科技赋能与竞争力重塑、生态协同与创新实践、企业家精神与数智未来等议题,探索智能时代企业创新创业与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青岛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陈连军,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党委书记金天宇参加大会开幕式并致辞。陈连军指出,在人工智能加速重塑产业格局的背景下,深入探讨“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与中国企业发展新范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金天宇表示,会议搭建的高水平交流平台将汇聚各方智慧,共同探索中国企业在智能时代的发展路径。
主旨演讲环节分别由中国海洋大学创新创业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姜忠辉、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李志刚和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副教授肖应钊主持,9位来自国内外知名高校和企业的专家学者作主旨报告。
吉林大学教授蔡莉探讨了AI驱动下的大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创业机制。南开大学教授刘刚剖析了人工智能在国家战略中的作用及深科技创业的集群化路径。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李家涛揭示了跨国公司内部跨境合作研发集中对东道国知识创造的抑制效应。南开大学教授许晖以“华龙一号”为例,分析了复杂产品系统的自主创新机制。同济大学教授罗瑾琏提出三阶段技术跃迁模型,解构北斗高精度技术的创新过程。青岛国信城市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承磊以琴岛通卡为例分享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典型实践与成效。中南大学教授李大元指出数字化可激发中老年创业潜能,并呼吁加强培训支持。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郭海强调AI场景化应用对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意义。天津大学技术转移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新元提出构建政企协同机制,推动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与区域发展。
此外,会议还设有6场平行分论坛,48位入选论文作者分别围绕组织韧性与组织变革前沿、数智化转型实践与多维应用、绿色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人工智能的社会影响与技术创新、人工智能与创新创业、数字化领导力与个体行为等热点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在“数智赋能工商管理学科与创新创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圆桌论坛环节,中国海洋大学创新创业研究中心主任姜忠辉教授阐述了“双核驱动·三谱联动”的微专业体系重构路径;青岛理工大学商学院院长云乐鑫教授分享了通过技术创新驱动商科教育变革的探索;中国海洋大学工商管理系副主任邓晓辉副教授则提出将数智技术与人文素养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吉林大学蔡莉教授作总结发言,呼吁借鉴中国海洋大学的人才培养经验,构建兼具技术与人文素养的高素质工商管理人才培养体系。
本次会议不仅搭建了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促进了前沿思想的碰撞与成果共享,更彰显了中国海洋大学在人工智能时代推动工商管理学科发展、服务地方经济与企业创新中的责任担当。会议成果丰硕,为探索中国大企业创新创业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与实践启示。
图、文:王小洁
审核1:姜忠辉
审核2:金天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