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以第一作者在SCI/SSCI期刊发表学术论文

发布者:张桐艳发布时间:2025-07-31浏览次数:10

近日,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师生聚焦文旅融合以及旅游城市化领域,开展学科交叉研究,最新成果发表在学术期刊npj Heritage ScienceSCI中科院2区、A&HCI1区)和LandSSCI中科院3区),旅游管理专业22级本科生王凤玲、陈如宁同学分别为论文的第一作者,指导教师为旅游学系、MTA中心张桐艳、张生瑞老师。

接下来,让我们聚焦于论文的最新成果:

论文1MGWR reveals scale heterogeneity shaping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distribution in China

图1 npj Heritage Science期刊论文首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文明的活态印记,其保护与发展是全球共识。然而,在快速城市化与文化同质化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对其进行有效保护,亟需深度解析其空间分布机制。研究表明,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格局呈现显著非均衡性,其驱动因素呈现显著的空间异质性与尺度依赖性,二者共同构成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的关键理论维度,而传统研究方法往往忽视此类复杂特性,从而导致保护策略的过度泛化失效。

2 影响因素的系数空间分异

本研究通过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MGWR)模型揭示了影响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的因素及其空间异质性和尺度效应,为地理学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新的理论认知和实证依据。2022级旅游管理班王凤玲同学为本文的第一作者,旅游学系张桐艳、张生瑞老师为本文通讯作者。

论文2Comparative Analysis of Coupled Coordination Between Tourism Urbanization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Evidence from Tourism and Non-Tourism Coastal Cities in China

图3 Land 期刊论文首页

“旅游城市化”最早由Mullins(1991) 提出。此后国内外学者对于旅游城市化进行了更广泛、深入的研究。旅游城市化是由旅游业发展驱动形成的、以享乐与消费为基础的一种特殊城市化类型。旅游城市化能够更好地发挥城市的旅游功能,满足旅游需求,同时也会带来当地教育、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变。我国滨海地区凭借区位优势与政策红利,自21世纪初便显现出显著的旅游城市化特征。随着沿海城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推进,旅游业对区域经济的推动作用越明显。这种发展态势有利于带动当地经济增长和提供旅游便利,然而,旅游城市化进程中不合理的城市规划、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建设等活动对滨海生态系统产生了压力。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国滨海旅游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发展,为推动沿海城市旅游高质量发展和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分类施策的科学参考。

图4 中国沿海城市旅游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类型

两位同学依托管理学院新苗工作室,顺利展开科研实践训练,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新苗工作室作为管理学院学生个性化成长的重要抓手,书写了科教协同育人的生动典范,同时也实现了管理学院学生在高水平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的新突破。我们相信,在学院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新苗工作室将吸引更多本科生投身学术研究,为学院各专业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论文原文链接:

论文1MGWR reveals scale heterogeneity shaping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distribution in China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0494-025-01938-x

论文2Comparative Analysis of Coupled Coordination Between Tourism Urbanization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Evidence from Tourism and Non-Tourism Coastal Cities in China

https://www.mdpi.com/2073-445X/14/4/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