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经济时代,智能财务已成为企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引擎。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紧跟时代步伐,推出“智能财务共享”课程,致力于培养兼具财务专业能力与数字化思维的高端人才。2025年4月1日,王舰老师结合企业实战特邀中国海洋大学校外导师青岛青建新型材料集团有限公司总会计师张震,分享智能工厂如何助力传统行业实现“降本增效”与“业财融合”并强调数据质量提升的关键作用。

张震先生以自身企业智能工厂搭建实践为例,揭秘传统商品行业如何通过智能工厂实现“逆袭”。其首先介绍了本企业搭建智能工厂的背景与目的,并通过提问互动的方式引发大家对智能工厂概念的思考。
张震先生详细展示了智能工厂的功能与效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实时监控看板,智能工厂配备了实时监控看板,涵盖经营、效率、成本、预警四大模块。通过这些模块,企业能够实时掌握生产运营的各个环节,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其二是成本优化与效率提升,张总通过具体数据展示了企业在成本和效率方面的显著提升。其三是全流程风险与质量管控,尤其是在运输环节,通过技术手段有效解决了运输司机偷料等问题,极大地降低了企业的经营风险。

他特别强调了智能工厂能够实现数据的实时核算和精准管理,为企业提供数据驱动的管理决策支持。财务人员在这一背景下需要深度参与业务,从传统的“核算型”财务向“分析型”财务转变,与业务部门实现深度协同。此外,张震先生还提到智能工厂在税务合规方面的优势,尤其是在应对“金税四期”稽查时,智能工厂的数据留痕能够成为关键证据,帮助企业有效应对税务风险。
在学生提问与解答环节,张震先生针对智能工厂搭建后财务人员的工作变化、工作重心以及搭建智能工厂的成本效益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他指出,智能工厂的搭建不仅提升了企业的整体运营效率,也为财务人员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分享结束后,王舰老师也分享了自己的感悟,他提到企业要进行工具革命,一步到位搭建智能工厂,也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ERP等系统。同时,他强调财务人员要学会打破财务部门的“墙”,主动获取其他部门的数据,并学会运用这些数据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支持。王老师还鼓励学生们将自己定位为财务BP,培养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